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

~ Jackson's 蔡司演繹.【Ⅰ】- Contax 不死、只是逐漸凋零 ! ~

~ 本篇文章整理自網路、與所有蔡司愛好者分享 ! ~

同為CONTAX愛好者的同好曾感嘆地說”CONTAX不死,只是逐漸凋零”,話中不免透漏出了數位時代對於傳統光學工業的影響 !
摘自網路上一篇 CONTAX的歷史的文章
引用 http://www.rayjian.com/blog/?cat=9 Rayjian . 築城的文章
該網址已經關閉,若有不妥請告知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以下為引用文章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身為ZEISS與CONTAX 的愛好者,在去年眾說紛紜好一陣後,德國蔡斯與日本京瓷(Kyocera)正式宣佈停止合作之時,
心裡難免對CONTAX這個自己深愛的相機品牌有著一份惋惜。

記得在其他網站看過同為CONTAX愛好者的同好曾感嘆地說”CONTAX不死,只是逐漸凋零”,話中不免透漏出了數位時代對於傳統光學工業的影響,在追 禱這個曾為優異光學呈像堅持的品牌之時,找出這篇有關CONTAX歷史的官方資料與各位同好分享,原文可以在Zeiss官方網站找到。


Saale河仍然流過德國工業城鎮耶拿(Jena),這是Carl Zeiss基金會的故鄉,耶拿就像那河流一樣,儘管時光流逝,容顏未改。

1846年,Zeiss先生在這裏創建了他的工作室,為耶拿大學製造高品質的放大鏡片,就從這寒酸的陋室開始,Carl Zeiss工作坊逐漸成長為世界上最大和最領先的光學公司。

Carl Zeiss於1816年9月11日出生在圖林根州(Thuringia States)的魏瑪市(Weimar)。他父親是魏瑪王朝時代一個車削車間(turnery)的工廠管理人員。
卡爾在魏瑪高級中學就讀,並完成了六級課程。畢業後不久,他自願跟著Frederick Koerner博士做學徒,Koerner博士當時正在研究用於望遠鏡目鏡的玻璃。在學徒期滿後,卡爾被耶拿大學短期聘用,並作為大學的旁聽生。

從此,Zeiss開始了鏡片製造的理論研究。在隨後的幾年裏,Zeiss訪問了斯圖加特(Stuttgart)、達木斯塔特 (Darmstadt)、韋恩(Wein)和柏林(Berlin)等城市裏玻璃和鏡片製造商,做了大量的筆記,內容涉及玻璃熔煉、材料、燒制溫度和任何與 玻璃製造、顯微鏡和其他光學儀器有關的題材。

他回到曾經在那裏學習化學和數學的耶拿大學後,1846年,Zeiss剛滿30歲,他開始在耶拿建立了工作室,有20個雇員,早期產品是放大鏡片和簡單的 顯微鏡。1858年開始生產複合型顯微鏡。Carl Zeiss贏得了高品質產品的聲譽,並於1861年在圖林根州的展覽會上獲得了金牌。

Carl Zeiss所有的工作都是憑經驗,也就是以錯誤嘗試法來完成的。顯然這種生產方法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浪費大量的材料。Zeiss相信會有種科學的方法,能 夠更精確、可預見和更經濟地生產鏡片。Zeiss對此進行了五年的努力,最終無功而返。於是在1866年,他訪問了耶拿大學,在那裏遇到了當時在大學作講 師的Ernst Abbe.

Ernst Karl Abbe生於1840年元月23日,出生在Eisenach。Abbe在21歲時就畢業于Goettengen大學,1863年到耶拿大學工作,於 1870年成為物理和數學教授。1878年成為天文和氣象臺的主管。1866年Abbe就以研究導師的身份加入了Zeiss的工作室,兩人開始研究生產光 學產品的科學基礎結構。經過六年對新型光學玻璃的研究,終於在1872年製造出無與倫比的複合顯微鏡。這台儀器是今天所有現代複合顯微鏡的鼻祖。

在開始生產Carl Zeiss複合顯微鏡的第二年,1873年,Abbe發表了一篇科學論文,對如何設計完美的複合式顯微鏡的數學方法作了詳細的描述,第一次詳細地?述了光 學設計中的像差、衍射、彗星像差等內容。Abbe對光學過程描述得如此詳細,以至於這篇論文成為了現代光學的基礎。作為其發明的獎勵,Carl Zeiss於1876年邀請Abbe作為合作者。

1879年,Abbe邀請了第三個合作夥伴Freidrick Otto Schott加入其陣營,共同致力於改進顯微鏡。當時Freidrick Otto Schott正在研究將鋰加入到一種新型的光學玻璃,並致函給Abbe,說明其進展。Abbe博士立刻對這種新型玻璃產生了興趣,隨即對玻璃進行了測試, 並高度地讚揚了Schott的研究結果。他們兩人很快見了面,並形成了維繫他們後半生的協議。Schott專門生產用於新型Carl Zeiss顯微鏡的玻璃,1884年建立了一個全面的工廠,其所有權歸屬於Carl Zeiss、Ernst Abbe和Freidrick Otto Schott,稱為Jena Schott & Genossen光學工廠。Schott研製出100多種不同類型的光學玻璃,還有多種用於裝飾及功能性玻璃。從此耶拿玻璃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玻璃。

Ernst Abbe博士興趣廣泛,其興趣之一是社會改善事業。1888年,Carl Zeiss去世,根據遺囑將其在Carl Zeiss的股權轉移給兒子Roderick。年輕的Zeiss又將股權出售給Ernst Abbe,一年後即1889年,Ernst Abbe成立了Carl Zeiss基金會。該基金會又成立了一個新的集團,作為Carl Zeiss公司的所有者。絕大部分資產都立契轉移到耶拿大學,大學的股權由教育系來管理。在花了兩年研究社會學和法律後,Abbe制定了一系列條例。財產 的結餘部分則贈予給Carl Zeiss的雇員。這種對待員工的仁慈做法在19世紀末的確是非比尋常的。Abbe規定了雇員享受如下的福利:帶薪假期、公費醫療、每日工作八小時、工人 本人及家庭享受傷殘撫恤金和老年退休金、放棄種族、宗教信仰、政見及生活方式等歧視。

Ernst Abbe博士無疑是一個天才,他在許多領域裏都有很深的造詣,感謝上天,他將一生中最多的時間花費在光學上,對光學系統和實用產品進行了大量的研究,為現代攝影和顯微鏡設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。

Abbe博士推導出了當鏡頭光圈收小時清晰度會隨之降低的原因,這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衍射效應的現象。他還利用特殊配方光學玻璃用幾何光學方法計算出如何 設計一個沒有球面像差的鏡頭,還解釋了慧星像差現象,現在校正慧星像差就是使用Abbe的正弦條件。而且,Abbe還將螢石引進鏡頭設計中,以消除色散。 在消除色散研究中,Abbe研製出了複消色散鏡頭,使其研究達到了頂點。

Abbe發明的顯微鏡輔台聚光鏡照明系統,至今仍在應用。還有與Armand Fizeau合作發明了晶體折射計,Abbe自己發明了光學膨脹計,用來測量固體的熱膨脹。這些成就足以表明Abbe是個天才,但他還做得更多。

Abbe研製出一套至今仍在沿用的數值光圈系統,用來表述顯微鏡目鏡的分辨能力和集光能力。該系統能夠對目鏡進行比較,以確定它們最適合使用的場合。 Abbe還發明了顯微鏡用的浸沒透鏡,將水或甘油滴在顯微鏡載片,讓目鏡前端的光學元件浸沒在水或甘油,就可以使用數值光圈更大的目鏡了。

1890年,Carl Zeiss基金會開始研製和生產照相機攝影鏡頭。光學數學家Paul Rudolph博士開發了Carl Zeiss的第一支攝影鏡頭Protar。Protar的特點是視場隨著光圈而變化,在大光圈時視場是正常的,光圈越小,視場越寬。

1896年,Rudolph博士研製出傳奇性的Planar,以現代的標準,這支攝影鏡頭光學性能仍然是很優秀的。Planar現在廣泛應用在 Contax單反機、Contax G系列旁軸照相機和Hasselblad中片幅照相機系統中。通過採用對稱光學結構,完美地解決了球面像差和色散問題。



進入20世紀之初, Schott工廠研製出了許多稀有材料玻璃,如鑭系氧化物,具有非常高的折射指數和低色散特性,都在Carl Zeiss裏得到廣泛的應用。1901年,由Carl Zeiss基金會的M. Von. Rohr博士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非球面鏡頭。請注意,一些其他製造商在廣告中的強調之詞實際上是Carl Zeiss在本20世紀初的成果的廣泛應用。

    1902年,Rudolph通過計算設計了Carl Zeiss Tessar鏡頭,由於它的高解像力和優秀的反差,在面向市場不久就獲得了“鷹之眼”的美譽。Tessar鏡頭結構為相對簡單的四片三組形式,實際上全球 幾乎所有的鏡頭製造商都仿製過這支鏡頭。Tessar鏡頭今天仍在使用的理由還是同過去一樣:設計簡單、高解像力、高反差和畸變很小。

    在公司成長為工業巨人後,Ernst Abbe於1905年去世。1919年,Frederick Otto Schott將其名下的Schott & Genossen玻璃工廠的全部股份捐獻給Carl Zeiss基金會。至此,全部運作的所有權均在基金會的控制之下。

    1912年,Carl Zeiss成立了眼鏡部和科學儀器部,讓其生產線更加完整,而眼鏡部則是整個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。

    1925年,Leitz公司創造了35mm照相機,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轟動,這是一種新穎的小型照相機,很快得到了普及。Carl Zeiss基金會在1926年對Leica的成功作了回應,通過收購Ica、Contessa-Nettel、Ernemann和Goerz等四家小型照 相機商,組建了Zeiss Ikon AG公司。Zeiss Ikon在這段時期內製造了許多類型的照相機,但都未能開發出能夠與Leica相抗衡的機種。

最終於1932年,Zeiss Ikon推出了Contax,這是Zeiss Ikon全線產品中最為優美的機種。它與製造Leica 照相機的Leitz公司的策略不同,Leica照相機中有簡單和複雜的,但Contax代表著Zeiss Ikon的最頂級機。

    1932年的Contax的功能與當今的頂級旁軸取景器照相機都差不多,還有黑機身,它具有最長的測距基線(100mm)。第一台Contax的快門是縱 走式焦平面快門,由11片金屬片組成,靠轉盤可以設定快門速度,最高達1/1000s。採用了特殊的鏡頭卡口,可以更換鏡頭,可使用最大光圈達f/1.5 的鏡頭。Contax的後背還可以拆卸。Contax I的生產時期為1932~1938年間,到1934年,已經有了從28mm焦段開始一直到500mm,共12支鏡頭。

    如前面所說,鏡頭鍍膜是由Carl Zeiss公司于1935年發明的,並於1943年開始應用於旁軸鏡頭上。鍍膜技術一直是德國秘而不宣的秘密,直到在二戰前有一船鍍膜鏡頭運到瑞典,才揭開了這個秘密,這也是二戰前唯一的一次鍍膜鏡頭出口到德國外。

    Contax II於1936年開始生產,並加入了世界上第一個測距取景器,快門速度最高達1/1250s。Contax II有自拍機和鍍鉻機身,一直生產到1945年。

    Contax III於1936~1945年間生產,在機身頂部有內置測光表,包含了Contax II的所有功能。

    大約在1936或1937年間,Carl Zeiss的工程師開始研製一種基於35mm反光取景的新型照相機。這種照相機是在Contax II的基礎上加反光鏡的。這種設計的取景非常暗,後來加上一塊視場透鏡,影像還是很暗。照相機上有個五棱鏡,用來校正左右和上下顛倒的影像,後來又加入了 一片菲涅爾透鏡到五棱鏡中。

    到了1937年,由於戰爭緣故,要優先生產槍炮瞄準器和轟炸瞄準器,民用產品的生產減緩乃至停止。據說工程師們利用午餐和休息時間仍在繼續研製Contax單眼相機。不幸的是,在戰爭中所有Contax單眼相機的樣機都遺失了。

    1945年2月14日晚上,德雷斯頓照相機工廠被盟軍炸毀,這次轟炸開創了Carl Zeiss基金會歷史上的另一個時代。在二戰將近結束時,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佔領了耶拿以及它的驕傲:Carl Zeiss工廠,本來打算讓工廠重新開工,由於Yalta條約規定美軍的位置必須後退向西移,耶拿和德雷斯頓全部都由蘇軍佔領,幾乎整個Carl Zeiss基金會的財產都在蘇軍佔領區內。

    美軍在撤退時意識到Carl Zeiss技術的重要性,因此協助將126名關鍵的管理人員和技師從後來成為東德的地區轉移出來,將Carl Zeiss的雇員,包括整個董事會,都安排在西德Stuttgart的Contessa製造工廠裏。董事會收到的第一批商業定單中有一個是正式重新安置 Carl Zeiss基金會在Stuttgart的辦公室。至此,Carl Zeiss基金會已經完完全全成為一個西德公司了。

    同時在東德,蘇軍以拆除剩下94%的Carl Zeiss加工廠和製造廠,作為戰爭賠償。據說將拆除設備運送回蘇聯本土的火車連綿數英里,來回運了幾個月。這些設備重新裝配起來成為了Kiev照相機製 造廠,在接下來的歲月裏主要生產Contax和其他Zeiss Ikon的低品質仿製品。

    儘管在德雷斯頓、耶拿的工廠遭到了蘇軍的掠奪,Carl Zeiss戰後重新運作的第一部分是在耶拿原來的工廠,也稱為Carl Zeiss,推出了標記著“Carl Zeiss Jena”的一系列照相機,這些照相機都是用原來的部件裝配的,但都被蘇聯沒收作為戰爭賠償了。

    兩個Carl Zeiss公司的長期策略不同在於:東Carl Zeiss致力於生產過去未完成的單眼相機,而西Carl Zeiss則使其原來的Contax旁軸取景照相機更為現代化。

    在1949年的Leipzig春季展覽會上,東德Carl Zeiss Dresden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架含內置五棱鏡取景器的35mm單眼相機Contax S,S源於Spiegelflex,即鏡面反光之意,但在照相機上並沒有刻著S。Contax S與戰前的樣機有許多相似之處,機頂有五棱鏡,42mm螺口可交換鏡頭卡口;與原來的樣機不同的是Contax S採用橫走式布簾快門,以減小照相機的整個體積。

    1952年,還是在Leipzig春季展覽會上,推出了S型的繼任者Contax D,這次D是刻在機身上了,D是用來強調德雷斯頓,以區別西德Carl Zeiss的照相機。D型與S型的唯一區別是將閃光燈同步插孔移到了機身頂部,同時也降低的噪音。漸漸地,東德生產的Contax照相機變成了 Pentacon,意思是PENTAprism CONtax,即帶五棱鏡的Contax。

    戰後,西德Carl Zeiss花了一年的時間才生產出戰後的第一個產品Contax IIa。這台照相機出現在1950年的第一屆Photokina上。直到1951年才開始生產用於戰後Contax旁軸取景照相機的鏡頭,隨後陸續為 IIa配置了16支鍍膜可交換鏡頭: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Biogon 21mm f4.5、Topogon 25mm f4.0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Biogon 35mm f2.8、Biometar 35mm f2.8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Planar 35mm f3.5、Sonnar 50mm fl.5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Sonnar 50mm f2.0、Tessar 50mm f3.5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Biotar 75mm fl.5、Sonnar 85mm f2.0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Triotar 85mm f4.0、Tessar 115mm f3.5*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Sonnar 135mm f4.0、Sonnar 180mm f2.8**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Sonnar 300mm f4.0**、500mm f8.0**。
        * 需要Panflex 單反箱來單反取景;
       ** 需要Flektoscopeor Flektometer單反箱來單反取景。

    1951年,西德Carl Zeiss推出了Contax III,在機身頂部內置了測光表;IIIa的改動很小,只是測光表更靈敏和測光範圍擴大了。Contax IIa和IIIa都於1961年停產,表示著旁軸取景Contax照相機的時代結束了。

    第一台由西德Carl Zeiss生產的單眼相機Contaflex於1953年推出,Contaflex是葉片快門,也是第一台裝備鏡後測光表的單眼相機。

    1958年,西德Carl Zeiss開始生產Contarex。遺憾的是,作為高品質綜合型專業型單眼相機,它的模樣醜陋,由於在五棱鏡前面有個硒測光元件,很快就獲得了“獨眼 龍”的稱號,但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測光表耦合的焦平面快門照相機。配上50mm f2.0 Carl Zeiss Planar鏡頭後,Contarex的重量達整整3磅,以今天的標準來看是很重的了。Contarex具有令人羡慕的可換後背功能,一台機身可以同時使 用多種膠捲。具有瞬回式反光板和映入眼簾的追針式測光。不過這部製作精良的照相機並不成功,其原因是在同一時期受到日本新穎的和價格更便宜的照相機的衝 擊,如著名的Nikon F。

    Contarex Special於1960年出現,實際上是整體比例縮小的可取下五棱鏡的單眼相機。相機的操作方式同前一個型號差不多,但沒裝有測光表,該相機保留了“獨眼龍”的可換後的功能。

    1966年推出了Contarex Professional,同樣沒有測光表。直到1967年Carl Zeiss推出的Contarex Super才裝入鏡後測光表。Zeiss Ikon最後一台單眼相機是Contarex SE,SE表示超級電子(Super Electronic)。SE採用橫走式布簾快門,由螺線管來定時控制,還有馬達卷片器,可以直接接到照相機的低部。另一個有意思的特點是使用Tele Sensor(遠距感應器)可以將SE變成一台偏向光圈的單眼相機,這恐怕是世界上首次出現的。

  德國Contax照相機代表著最精細的工藝和設計創新,可以正確地說,Contax鋪平了現代單眼相機的大道。

    顯然,Carl Zeiss不可能在德國繼續生產照相機了,零售價格居高不下,難以與日本的低價格產品相抗衡。解決辦法是與Yashica合作,由它來在日本生產機身, Carl Zeiss繼續設計和生產高性能的光學產品。這是一種新奇的解決辦法,其他德國照相機製造商可能也會採用這種辦法。

    Yashica是一個具備大量生產能力的電子照相機製造廠家,在與Carl Zeiss簽約前就生產了旁軸取景帶光圈優先的35GSN自動照相機,也就是它的製造經驗和巨大的生產能力才吸引了Carl Zeiss,在Yashica董事會裏只開了一次會議,協議就定下來了,“130絕密計畫”啟動了。

    照相機設計隊伍中的第三個合作者是 F.Alexander Porsche集團,他們在人類工程學(或稱人體工程)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,這些在當時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是陌生的。合作的結晶在1974年的 Photokina上展示出來,Contax RTS,RTS代表“即時系統”(Real Time System)。這是一台漂亮的照相機,使用它時就會馬上感覺Porsche集團的介入和合作。RTS的結構是經典的,而其功能則在35mm照相機的前 沿。RTS是台全電子照相機,具有光圈優先及手動曝光方式,還有帶定時連拍的5fps外接馬達卷片器和2fps卷片器,第一次實現了無級電子快門,最高達 1/2000s,第一次在照相機上裝入曝光補償。

    Yashica於1979年推出了更為小巧的Contax 139Q,Q表示採用了Quartz(石英)晶體來對快門控制。139Q還有TTL閃光燈測光。為配合139Q,還特別推出了45mm f2.8 Tessar,從而139Q是當時最小的高品質的單眼相機。

    1980年,由Yashica推出的帶有Contax標籤的第三台照相機是137MD,是世界上最小的和第一次有內置馬達的照相機,所有的控制都是由微型 電機控制。Contax 137MD有光圈優先自動曝光方式,並與AE鎖定相連接。於1982年又推出了Contax 137MA,變化不多,加入了手動曝光方式,馬達卷片速度提高到3fps。

    1982年推出了Contax RTS II,它保留了原來RTS的傳統外型,但內部都重新設計了,採用了前面幾個機種的技術,加入TTL閃光燈控制,石英定時快門和電子自拍器,另外增加了取景目鏡檔板和鈦金屬葉片快門。

    1985年推出的Contax 159MM是Contax 139Q的“升級”版,最高快門速度達1/4000s和X同步速度達1/125s。159MM有三種程式方式:高速、低速和正常,還有光圈優先和手動曝光方式,TTL閃光燈控制方式也是標準的。

    為配合159MM的程式曝光方式,Carl Zeiss推出了新型的光圈耦合MM卡口,MM口鏡頭在159MM及後續機種上能實現程式曝光。MM口鏡頭與原來鏡頭的區別是最小光圈的數值是印刷成綠色 的,技術上的區別是MM鏡頭有一個凸出的小塊,機身可以檢測。而真正的是MM鏡頭採用了輕型的光圈葉片元件,能夠允許在程式或快門優先曝光方式下由照相機 來設定鏡頭上的f值。具有多種曝光方式的機身只有配合MM鏡頭才能具有程式或快門速度優先曝光方式,而任何機身用任何鏡頭對光圈優先和手動曝光方式都沒有 影響,這是由於鏡頭上的光圈由使用者來設定。

    1987年推出Contax 167MT,這是內置有3fps卷片馬達的多曝光方式的單眼相機,167MT首次採用了自動包圍曝光(A.B.C)系統,還配置了可選擇的點測光或中央重點加權平均測光方式。

    1990年推出的RTS III是專業攝影師長久等待的產品,它首次採用了即時真空後背也陶瓷壓板,徹底解決了膠捲的平直問題,也第一次將Carl Zeiss的全部特性徹底地展示在膠片上。另外的一個首次是RTS III內置有閃光預閃點測光表,對任何閃光設備都可以提供鏡後測光讀數。內置有5fps的卷片馬達、視度調節、ABC控制和多重曝光,快門速度達 1/8000s,X同步速度達1/250s。

    1992年,為紀念Contax照相機誕生60周年,推出了Contax S2,正如從名稱來看,Contax S是世界上第一台成功的35mm單眼相機,所以Contax S2是一台深思熟慮的照相機,除了有與點測光相結合的測光表外,沒有任何自動功能。這只是一台帶機械快門的照相機,最高速度達1/4000s和X同步速度 達1/250s。隨後接著推出了S2b,機身是黑色的,與S2是姐妹機,唯一的區別是S2b採用了中央重點加權平均測光方式,而不是點測光方式。

    在推出S2的同時,還推出了ST,它是167MT的加重版,被稱為RTS III的小兄弟。ST的過片速度是3fps,有陶瓷壓板、1/200sX同步速度、ABC、內置視度調節和在低亮度場合下所有資訊的顯示照明。

    長期以來,Yashica和Carl Zeiss在進入AF市場都受到很大的壓力,Yashica曾經打算過,還在1982年的Photokina上展示了樣機,它是基於Contax 137系列機身,內置卷片馬達,配有一支Carl Zeiss 50mm f1.4鏡頭。這個樣機與後來市場上出現的Minolta Maxxam 7000差別不大。Carl Zeiss拒絕採用自動聚焦技術的原因是鏡頭要採用如塑膠之類的輕型材料,因此不用說了,Contax在介紹了這款基於137的AF照相機後再也沒有做進 一步的工作了。

    1993年,Yashica推出了Contax RX,它即保持了Carl Zeiss的手動鏡頭的整體性也提供了機身上的數位輔助調焦指示。RX是內置馬達照相機,其性能類似與167MT和ST,在取景器裏有數位焦點輔助系統 (Digital Focus Assist System)顯示對焦是否準確,使用者仍需要手動調節鏡頭,該系統不僅顯示焦點,還顯示出焦點的偏差度。RX還首次裝入了用戶自選功能,讓用戶按自己喜 歡的方式對照相機作有限的調整。

    1994年推出了Contax G1,使Contax成為矚目的焦點,這是自1961年來再次出現的帶有Contax字樣的旁軸取景照相機,它的鈦金屬機身不僅增加了強度還添加了美感。 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能更換鏡頭的AF旁軸取景照相機。隨G1還推出了一系列的交換鏡頭:

    T* Hologon 16mm f8.0、T* Biogon 28mm f2.8、T* Planar 45mm f2.8、T* Sonnar 90mm f2.8。

    1996年,Yashica和Carl Zeiss終於找到了一種折衷妥協的辦法介入AF照相機市場,推出了Contax AX,這是一台採用出人意料的機背AF系統的照相機,既保留了Zeiss鏡頭堅固耐用的特點,又讓用戶享受到AF的好處。從功能來看,除了AF外,AX與 RX差別不大。

    同年,還推出了G1的升級機Contax G2,同時推出了T* Planar 35mm f2和T* Biogon 21mm f2.8,進一步完善了G系列鏡頭。

    1997年,為了滿足低端用戶的要求,推出了Contax Aria來替代面世多年的167MT。

    1998年,Yashica和Carl Zeiss再次向世界表明其製造照相機的實力,推出了Contax 645,這是一台幅面為6X4.5的AF 120單眼相機,將120單眼相機的快門速度首次提高到1/4000s,X同步速度達1/125s。其功能可與135單眼相機相媲美。當時推出的配套鏡頭 有: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T* Distagon 35mm f3.5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T* Distagon 45mm f2.8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T* Planar 80mm f2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T* Sonnar 140mm f2.8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T* Sonnar 210mm f4he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T* Apo-Makro Planar 120mm f4(ED)(IF)(MF)。

    1999年,為與G系列旁軸AF照相機配套,推出了Vario Sonnar T* 35-70/3.5-5.6變焦鏡頭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文章結束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< 所有上來逛逛的朋友、歡迎留個言哦 !! >